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怎么解读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指南
免疫组化(IHC)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手段,其结果解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免疫组化结果解读的详细指南。
1.免疫组化结果的基本表达方式
免疫组化结果通常分为阳性和阴性,在病理报告上会用“-”或者用“+”来表示。有些病理报告单上还会有“++”、“+++”或者“+-”;有些报告还会注明“+”是细胞膜“+”、细胞浆“+”还是细胞核“+”;还有百分比“+”,如60%“+”、70%“+”之类。
2.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要点
(1)乳腺癌病理报告单上的ER3+
乳腺癌病理报告单上写ER3+即90%,代表雌激素受体(E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程度。ER表达越高,说明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敏感,预后越好。
(2)K阴性
若结果中K阴性,考虑没有癌症或者***性肿瘤。K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阴性表示肿瘤细胞没有表达该抗原。
(3)Ki-67
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标志物,若80%以上的阳性,需要考虑有***性肿瘤。Ki-67阳性率越高,说明肿瘤细胞增殖越快,预后越差。
3.免疫组化结果的临床意义
(1)鉴别***性组织的原发部位
免疫组化结果不能用于区分病变为良性还是***性,但其可以鉴别***性组织的原发部位。例如,***性脑瘤需诊断脑瘤的来源,明确其是骨癌或肺癌而转移过来,此时可以用以标定的肺抗原或者骨抗原标记肿瘤,即可明确具体的位置。
(2)指导治疗
免疫组化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治疗。例如,-g表达越高,说明肿瘤对部分药物耐药性越强,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3)预测预后
免疫组化结果还可以预测肿瘤的预后。例如,ER和R表达越高,说明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敏感,预后越好。
4.免疫组化结果的局限性
尽管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免疫组化结果可能受到样本质量、染色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病史等多方面信息,才能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