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贯注,迥乎不同
在追求艺术与学问的道路上,潜心贯注往往能成就迥异寻常的成就。段义孚的著作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让人深感学问的博大精深。以下,我们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潜心贯注达到迥异寻常的境界。
1.书法艺术中的“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一书法理念,生动地描绘了书法中笔势的流转与停顿之美。它告诉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应如同泉水般流畅奔放,又似大山般稳重安详。这种笔势的把握,需要书法家全神贯注,对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心血。
-泉注之境:在书法中,泉水奔涌象征着笔势的连贯与流畅。书法家在挥毫时,需保持心态的平和,让笔下的线条如同泉水源源不断,自然流淌。山安之态:而停顿时,则应如大山般稳重。这要求书法家在书写中懂得适时地收放,使作品在节奏上达到一种平衡之美。
2.书法与个性的契合
近年来,有人指出沉迷于书法可能与个性有关。书法家愿意将自己关在书房,全神贯注地写字、看书,享受与古人书作对话的时光。这种专注,正是书法家个性的一种体现。
-个性与专注:书法家的个性往往与他们的专注力紧密相连。他们在书房中的每一刻,都是对书法艺术的虔诚追求。心灵感悟:在欣赏古人书作时,书法家用眼神捕捉线条之美,用心灵感悟文人的情怀,从而在书法创作中融入自己的个性。
3.书道与抒情写意
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墨竹赋》中提到:“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竹成为文同的知己,甚至恋人。这种与自然亲近的态度,也体现在书法创作中。
-人与自然: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然之美融入作品中,使书法成为抒发情感、写意心灵的艺术。书道精神:书道的抒情写意论,强调的是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要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境界。
4.求新与变革
汤之《盘铭》中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思变,是艺术长青的法门。书法艺术亦然,古今书法家的追求都在于创新。
-创新之源:古人求新,立于道诚于心达于命,自然而然地焕发一新。而现代人则在中西合璧的技法中,追求技法绚烂。传承与创新: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潜心贯注,迥乎不同。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每一位书法家都应秉持这种精神,用笔尖书写出自己的独特篇章。
- 上一篇:卢慕贞,卢慕贞是谁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