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频高还是低好 步频是高好还是低好
跑步是一项受欢迎的强身健体活动,其中步频的掌握对于提升跑步效率至关重要。步频高还是低更好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步频:大众跑者的优先选择
步频,指的是跑步时每分钟脚落地的次数。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提升步频具有诸多优势。
提升步频的效率相对较高且收益快。相较于步幅的提升,步频的提高更易于实现,且对身体负担较小。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先练习步频,这样子不容易受伤,而步幅的提升需要一定的力量支撑。
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跑量更好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跑量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堆量,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
无论怎样,良好跑姿的目的就是取得最佳生物力学效果——也即能耗最少和效率最高。围绕这两点,合理跑姿应该是有的。合理跑姿四要素包括:1.头部正直,躯干挺胸收腹并略微前倾;2.膝盖略微弯曲,脚掌着地;3.手臂自然摆动,与步伐同步;4.保持呼吸均匀。
二、步频与步幅的关系
步频和步幅是跑步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步频一高的话,这些不必要的动作自然就会多。多做错多,自然心率就上来了。跑步时,集中精力在上拉的频率上,而非一味追求高步频。
正确的技术知觉中只有“拉”,没有“推”,这就意味着脚掌拉离地面时并非抬高身体。
垂直振幅要越低越好,我们的头部、躯干和双腿都应保持稳定,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三、步频与配速的关系
步频与配速也是跑步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低配速意味着更快的速度,能减少跑步时间,但对身体的要求更高;而高配速虽然耗时较长,但训练强度较低,适合初学者和寻求轻松训练的人。
无论何时,配速的选择都需要结合个人能力和训练目标,通过持续的训练来实现最佳表现。
步频高还是低更好并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训练目标来选择。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提升步频是一个相对简单且有效的途径,但要结合合理的技术和跑姿,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配速的选择也要兼顾个人能力和训练目标,以实现最佳跑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