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汇率双轨制
汇率双轨制是指企业的出口收汇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必须按照较低的官方汇率向***交纳款项,另一部分可以根据调整后的市场汇率自行出售或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口所需产品。汇率双轨制主要出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以及经济转型期间,为了缓解外汇紧缺和平衡国内外贸易,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市场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汇率。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汇率双轨制的内容,结合进行分析:
1. 汇率双轨制的优势:
激活外汇资金市场:汇率双轨制能够搞活外汇资金市场,增加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国内外汇市场的交易活跃。
调节外汇供求情况:通过灵活调整市场汇率,汇率双轨制有助于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避免外汇供应紧张或过剩的情况发生。
调整出口成本:汇率双轨制可以帮助外贸企业调整出口成本,根据市场汇率的调整灵活变动外汇收入,有利于提高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2. 汇率双轨制的弊端:
汇率差距拉大:汇率双轨制的缺点在于它拉大了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差距,这对于官方汇率的稳定性产生了冲击,也为存在套利行为提供了机会。
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汇率双轨制的存在可能导致国内外企业之间存在竞争不公平的情况,因为不同企业面对的汇率可能有所不同。
系统复杂性增加:汇率双轨制增加了外汇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和央行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维持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之间的平衡。
3. 汇率双轨制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年后,***贸易经营权下放到部委和地方外贸公司,并推动人民币汇率双轨制改革。这一阶段官价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了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形成了外汇储备。1985年,***首创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实行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汇率改革进程。
4. 汇率双轨制的改革进程:
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这一改革加强了经济核算并适应了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
1994年,***开始实施人民币汇率单一的改革,逐步放宽了***对汇率的干预,并使市场力量在更大程度上决定汇率。
汇率双轨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汇率双轨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汇率弹性等措施,是逐渐消除汇率双轨制并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上一篇:幂数和指数有什么区别